首页 > 新利体育客户端 > 2022迎新季 > 正文

【2022迎新】新生打卡地——百年文脉校训石

2022-08-25

2015年120周年校庆拍摄

本站讯(记者 赵晖 实习生 杨宜洁)校训是对大学精神内核的高度集成和概括。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最佳位置,矗立着重达260吨重的校训石。石头正面纹理宛如大树,“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刻在了阴面,正对1895行政大楼。新天大人,站在这块巨石前你能触摸天津大学传承百年的实事求是、兴学强国的精神内核。

校训石根立行政楼南广场空旷的草地上,由天大82级机制班、铸造班、焊接班、锻压班、金相班全体校友、天大设计总院捐赠并设计。校训石长18米、宽1米,高3.5米,校训石面北一侧,刻有赵天麟先生题写的校训“实事求是”。校训石面南一侧,岩石纹理犹如林木亘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意寓百年学府,巍巍北洋,历久沧桑,厚积薄发。如果你仔细观察,会欣然发现校训石的前面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台子,中间刻着团龙图案,这可不是什么宝藏地址,而是天大的“封土台”。

新校区启用当日,最隆重的一个仪式,是由4位不同时期的学子,将采自史上其他校区的泥土交至时任校长李家俊手中,再封入铜质的封土台内,埋在“实事求是”校训石前。天津大学1895年建校,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校园被占,迁址续学;1937年日军侵华,1938年北洋西迁陕西组建西北联大,传播中华教育之火种;1946年,北洋根脉回津复校,续北洋之传承;1951年定名天津大学,次年校址迁至七里台,探索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百年沧桑,校址数迁,天津大学始终将学校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锤炼精神、积淀文化、凝聚出了“兴学强国”、“爱国奉献”的北洋魂。踩着百年的土壤,守着百年的风气,学府巨擘继续抽根发芽。

5C615

校友初次奔赴泰山选石头留影

王铮在现场协调校训石起运

关于这块校训石有很多值得铭记的故事。为了这块校训石,天大的校友们几入泰山,看过了众多石材后,出现在校友们眼前的一座巨石雄伟壮观,岩石纹理犹如林木亘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这不正是天大(北洋)百年学府,历久沧桑、厚积薄发的寓意吗,而其天然的厚重雄浑质朴之感,让在场的天大人一眼就把它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了一起,被它深深地震撼了,这座巨石正是大家苦苦寻找的承载“实事求是”校训精神的最佳载体。现场选石小组成员们的一致同意“校训石”找到了!选石不易,运石也不易。2015年9月5日,王铮/林彬(机制甲班,现天大机械学院教授)赶往泰山,统筹协调完成校训石起运工作。在采石场,一台八百吨吊车将校训石放到了一辆七颗轴、长22米的改装重型卡车上,并有八台吊车随行,我们的校训石踏上了从泰山脚下到天大新校区的迁徙之旅。由于重载,我们的校训石只能“昼伏夜行”,9月8日凌晨抵达河北天津交界,短短最后的的50公里路,慢慢地走了5个小时。而最后进入新校区的几百米路桥更是小心翼翼,直到亲眼看到校训石卸下,并稳稳地落在做好的地基上,王铮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一块巨石,一行大字,无论四季如何流转,“实事求是”的天大风骨将一脉相承。前承1895行政楼,呼应着天大求实稳重的办公风格,后接一条笔直的公路,沿线左右连接宣怀广场和书田广场,似乎指引着学子们的行路方向,成为一道鲜明的指示标。

兴学强国,爱国奉献。新天大人,当你走过明德道,矗立在广场上的校训石在注视着你,请你铭记作为一个天大人的使命与荣光。

(校友会供图)

(编辑 张华 张佳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