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内新闻 > 观点 > 正文

张中祥院长出席第二十届北京论坛并在经济分论坛作主题发言

2023-11-16

图片1.png

本站讯(马寅初经济学院供稿)2023年11月3日上午,第二十届北京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承与互鉴”为主题,邀请多位全球知名人士和学者在全球重要问题上发表真知灼见,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的盛会。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承文,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新华社副总编辑任卫东,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张毅,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程永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及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以及日本原首相鸠山由纪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校长毕杰恩(Gene Block)、日本东京大学校长藤井辉夫、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薄慕往(Borhy Lászlo)、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校长彼得·霍伊(Peter Hoj)、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韩国SK集团原副会长金在烈等国际嘉宾出席开幕式。

图片2.png

北京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经济发展”分论坛发言嘉宾合影

在11月3日下午举行的北京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经济发展”分论坛上,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受邀以“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与碳市场”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图片3.png

张中祥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借助市场化的方式来引导。碳市场恰恰就可起到给出市场碳价信号、激励和吸引资源向低碳绿色项目倾斜的作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国碳市场从电力行业开始,自上线交易以来,运行平稳有序,呈现出以大宗协议交易为主、履约驱动和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的特点。

图片4.png

张中祥详细分析了全国碳市场的运行和履约情况以及未完成履约的成因。按履约量计,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期履约完成率高达99.5%,但更为关注、更有意义的按企业数量计的各省市控排企业履约完成情况,国家并没有公布。张中祥指出,根据他自己的研究,全国有121家控排企业没有完成履约,按企业数量计,全国履约完成率为94.4%,各省市履约存在明显差别,六省市100%完成履约,但最低的省只有82.9%,全国有14个省市履约率低于全国94.4%的平均水平。

图片5.png

在分析首个履约周期未完成履约的成因时,张中祥表示,一是控排企业还缺乏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了解,对碳资产的管理意识还不强。纳入全国碳交易的企业当中只包含了此前7个碳试点中的186家发电企业,90%以上纳入的企业没有参与过地方碳试点交易。全国碳市场下不断有缺乏碳交易经验的控排企业和行业纳入,碳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初期控排企业遇到上述问题不同程度会持续存在。二是大电厂配额富余但又惜售,不愿意出售富余配额,导致小电厂无配额可买,按企业数计的履约率低于按履约量计的履约率,在一些省市两者差距非常大,比如,宁夏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高达98.3%;但按企业数量计,履约完成率只有82.9%。三是与燃煤元素碳含量高限值定得过高有关。在企业没有实测该数值的情况下,需采用的高限值比实测值估计高出了20%-30%左右。对于一个6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碳价按每吨50元计算,这种差异会增加2000万-3000万元的履约成本。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与核查手段,也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违规造假,全国碳市场披露的首例数据造假企业就与此有关。

图片6.png

张中祥与任职美国东西方中心资深研究员时的同事合影

张中祥详细分析了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总体上讲,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价并未出现大幅涨落,挂牌价格在40~60元/吨范围内波动,一直到2023年上半年,最高成交价也仅为60元/吨。

但从2023年7月中旬起,全国碳市场碳价开始出现大幅上涨,8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价收盘价首次突破70元/吨。10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价收盘价达81.67元/吨,并连续多个交易日站上80元/吨关口。

张中祥指出,碳价变动与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在即,碳配额供给收紧,需求上涨等多因素影响所致。

一是相比上一履约周期,本期履约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2023年11月15日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2021年12月15日17点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二是根据碳试点和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周期经验,参与交易的企业主要以履约为目的,成交量存在明显履约驱动现象,随着第二履约期清缴履约工作的全面展开,控排企业履约配额需求激增。

三是碳配额供给收紧。第二履约期发电企业配额分配基准值下调,使得更多的控排企业出现配额缺口,相应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

四是惜售。上述《通知》明确了第一履约期配额与第二履约期配额均可结转至第二履约期使用或交易。在配额可100%结转预期下,且现有配额存量有限和预期未来配额进一步缩减的情况下,重点排放单位出于未来履约考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配额而选择惜售。

五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供应有限。市场上留存的CCER数量有限,预计只有一千多万吨,即使CCER今年重启,张中祥特别强调,不可能有新签发的CCER满足企业使用CCER完成第二履约期配额抵消履约。这是因为从项目开始启动开发到第一笔减排量签发,完成规定的项目设计文件公示、项目登记、减排量监测报告公示、减排量登记这4个流程上规定动作就需要70个工作日,这在今年年底前,也就是第二履约期截止日期12月31日前,是不可能完成的。

图片7.png

钓鱼台国宾馆会场接受媒体采访

从2011年国家发改委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起,张中祥就一直呼吁需要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立法,从而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设计和操作、所有排放数据得到正确测量、报告和核实的执行以及对非履约控排单位的惩罚措施提供统一的指导方针和办法。同时这一立法将排放配额定义为一种金融资产和环境可靠的减排量。如果碳排放交易立法短期不可能的话,至少需要把拟定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上升为更具约束力的国务院条例。

张中祥建议,要建立科学的配额分配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这不仅可减缓大电厂惜售对小电厂无法购买碳配额完成履约的困扰,还可形成较高的碳价,更有效地降低排放,也可以有效应对外部政策变化,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出口的可能影响。更重要的是,张中祥强调,通过拍卖有偿分配碳配额所得可设立转型基金支持经济欠发达,受减排约束影响更大的地区、行业和群体,减少区域间的差异,助力共同富裕。

图片8.png

张中祥指出,在确保全国启动碳交易并平稳规范运行下,要加快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优先考虑那些碳排放量大、数据容易核查核实、碳配额也容易分配的行业。外部环境也是确定优先顺序的考虑因素,从减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影响角度,可把欧盟CBAM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考虑的部门。结合这三点考虑,张中祥指出,应优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三个行业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5%,再加上电力行业的45%,这样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就纳入全国碳市场,可最大化地发挥碳价格的激励作用,确保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双碳”目标。在此基础上,力争在“十五五”结束前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高能耗行业。

与此同时,张中祥指出,要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首先考虑引入个人、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入市进行交易,之后逐步增加交易品种,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

(编辑 张华 梅羽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