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 (2016年11月17日07版)
当抗日战争的战火湮灭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也悄然地留下了两座丰碑,它们分别是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前者成为高教史上不朽的篇章,而后者则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沉寂。
事实上,只存在了一年零几个月的西北联大,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作铸成西南联大的辉煌历史不同。西北联大后分立成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大学5校,但并未因分立而缩小,反而得以扩大发展,为西北地区的文、理、工、农、医、师范等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西北联大的办学史上,先后走出了 24位院士以及众多知名教授,如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杂交小麦之父”赵洪璋等。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西北联大历久弥新的办学经验至今仍值得后人反思。就在不久前,在由光明日报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12家单位主办的第五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从西北联大的办学史中寻求视角,给双一流建设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
重拾质朴的教育理念
把历史的时钟向前推79年,在西安的街上,总能够碰到头发很长、夹着几本书、目光炯炯的年轻人。当时,西北联大苦读之风盛行,有的学生晚上自习,有的学生黎明时分就开始读书,灯火彻夜不息,留下了“七星灯光”的美谈。
笃行“严谨治学”的作风,坚持质量为本的理念,是西北联大留给后世的无价财富。据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介绍,北洋大学将严谨治学的校风带入西北联大,并与其他学校的严谨学风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气。
“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在教风、学风,师生管理制度及考试制度上。”雷鸣举了一个例子,西北工学院时期,一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七星寺学习,那里被学生们戏称为“鬼门关”。学校执行严格的淘汰制度,每年有一半的学生留级或补考,用老校友师昌绪的话说,“学生学习刻苦的劲头近似于古人头悬梁、锥刺股”。
雷鸣表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质量人才,严谨治学至今仍是我国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法宝。
不可否认的是,在严谨治学的作风的驱动下,西北联大在抗战时期人才辈出。但在学者看来,这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明全指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实现人才多样化,而不是统一模式下的按部就班。“西北联大做到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他们制造了火柴、蜡烛、肥皂,考古挖掘到了张骞墓,地质勘探发现了攀枝花矿产。“这一切都说明,确立人才多样化的标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精气神的加强尤为重要
建设“双一流”需要更多的人、财、物投入,改善新利18网址登录 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不过,只靠人、财、物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看来,在物质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的今天,精气神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西北联大的精神中,首先是它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为民族的生存、发展、复兴所体现出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雷鸣表示,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从兴学强国到兴学救国,坚持走教育报国之路,正是中国大学体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其中在西北联大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就是1938年10月第45次校常务委员会上,确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对“公”字的解读就是责任感。
“如果一所大学没有这样的精神,如果一个要建‘双一流’的大学老师没有更高的指向,那么,这所大学作为整体是很难真正成为服务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董奇说。
除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西北联大还有哪些精神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呢?
董奇指出,一是西北联大的创业精神。即便在条件改善的今天,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源条件还是有所局限的。怎样利用现有条件,发挥艰苦创业的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仍然是高校管理的重大问题,也是提升“双一流”建设效率的重要问题。
二是西北联大的服务精神。扎扎实实地深入一线,在中国大地上把高校的学科优势转化为老百姓素质的提高,转化为社会环境、社会民风的变化,西北联大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榜样,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三是西北联大的合作精神。抗日战争中成立的西北联大以及后来成立的几个大学,由于共同的历史原因,在课程、师资聘用、设备共享、联合学术研究上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联合办学模式该重新继承
当我们在研究和比较西北联大和西南联大时,可以看到,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共同开辟了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的学者和大师,而当时西北联大的成果正是在于集合了一大批优势的学科力量,为西北地区高等教育撒下了火种。
厦门大学教授张亚群指出,不少联合办学“貌合而神离”,但西北联大恰恰相反,形式上的联合仅有一年零四个月,但其精神纽带却始终未断,是真正意义上的“形离而神聚”。
据悉,西北联大的学科重组,历经了北洋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三所大学的孕育和整合。比如,北平大学组建的时候是一所独联体大学,但后来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它的继承者也就是今天的西北大学,在学科上有“五合一”之称。
虽然当今高校分布在天南海北,但西北联大的联合办学思想仍然起作用。
在张亚群看来,学科积累是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西北联大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好的结果,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北洋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的长期积累。“学科建设有全局意识,遵循了学新利18网址登录 究、人才培养规律,这些对今天而言是重要的启示。”
而在西北联大的发展历程中,没有人能否认师资的重要性。西北联大汇聚了全国著名的学者,他们不仅学问高深,而且在抗战的条件下坚持教学。张亚群认为师资、学科、学人三者间存在巧妙的关系,师资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人因学科聚集在一起,学科因学人而成为学派。学科建设只有依靠人才的集聚才能发展成为一流的学科。
如何在当下已经成形的西北联大高校联盟中,产生联合办学的效应?对此董奇建议,联盟应该建立一个更有实质意义的发展共同体,实现相互协作、优质资源共享,在教学、新利18网址登录 、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上加强交流。他的这一提议得到在场高校领导、学者的认同。
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即现在的天津大学)三所院校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太原失陷以后,西安临时大学又迁往陕南,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6683
(编辑 张华 马曌堃)